宇航员都是怎么在太空生活的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厉害了我的哥!各国航天员太空生活大起底
2016年10月17日上午7点30分,美好的一天在胜利中开启,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直上云霄,“上天梦”再一次实现。

弹指十多年,笔者清晰地记得,一伙同学课间跑到学校小卖部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天的盛景,转眼,神舟飞船十一号已开始探寻星际。
1934年,前苏联人加加林开启了人类亲身探寻太空的篇章,此后,“太空生活”成为无数文学、影视的重要题材。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勾起“地球常驻民”的无限幻想,不少国家的航天员录制太空生活视频,展现“失重世界”的生活日常。
2013年6月,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中小学生连线直播“物理课”。

“失重33天”不要怕 鱼香肉丝有保障
同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将在太空上演浪漫的“浩瀚星际之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组合体内生活33天,创造中国载人航天新纪录。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位于距离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离家这么远,航天员在太空舱中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甚至如何洗头洗澡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据悉,失重反应会导致人体味觉减弱,因此“重口味”的调料如芥末、辣椒酱、蛋黄酱等等都很受宇航员欢迎。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食品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曹平说:“飞船独立飞行段,航天员胃口欠佳,就会准备类似于粥的食品。待进入稳定的组合体阶段,主食副食6类100余种”,“比如有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中式传统佳肴,也有烘焙类甜点和冰激凌”。
因两位航天员都是北方人,此次航天餐面食较多,还配了山西老陈醋。
吃的问题解决了,神十一的航天员还可以享受什么“人类日常”呢?
为对抗多日失重所可能产生的健康隐患,“失重防护锻炼”是此次太空生活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天宫二号上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拉力器、套袋,供航天员使用。在一片星河灿烂中骑动感单车,想来也是爽爽的。运动完,航天员可以使用纯水湿纸巾,进行简单的清洁。

此次飞行,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实行的是“6+1”工作制,除了科研工作,他们还可以在太空中使用拍摄设备记录生活和太空景色,用平板电脑听音乐、看视频,如果想家人了,航天员还可以申请在设备空闲的情况下,和家人通话。
据悉,两位航天员还将在太空饲养“蚕宝宝”,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中国航天员“穿衣经”:时尚+科技
说到航天服,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笨重的“企鹅服”,企鹅服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下图可供参考。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服装,由上海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研制。此次航天员服装系列化的设计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之多。
设计团队紧扣“飞天梦”和“中国梦”时代主题,在服饰的各方面融入中国特色时代元素,男款服装展示中国航天员威武庄重,女款服装展现中国女性飒爽英姿的同时也突出了东方女性的柔美气质。

作训大衣

夏常服

秋冬常服

常服大衣

景海鹏、陈冬身着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研制的服装
设计团队还专门为航天员的运动需要设计了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太空酷跑服”,它由可拆卸组合式上衣与裤装构成。
“太空酷跑服”满足失重状态下航天员肢体运动的动作变化和舒适度要求,又要兼顾狭小空间实验室内的视觉感受,每件衣服重量误差超过1克就为不合格,特殊部位的尺寸误差超过2毫米就要返工!
浩瀚星河“空餐”大PK
最早开始研发太空食品的是前苏联:
20世纪60年代初,以吸食为主的太空食品难以满足宇航员的需求,此后,牛舌、鲱鱼馅饼和鸡排,还有多种果汁、水果泥和蔬菜沙拉加入俄罗斯“空餐”行列。现在,俄罗斯宇航员可以享受几乎与地面上一样的美食:黑面包、蜜饼、火腿、鹌鹑、波兰梭鱼、俄罗斯奶酪、鲟鱼等应有尽有。
美国宇航员的食物主要是“工作餐”:
美国航天员的“空餐”包括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甚至还有可乐。在感恩节享用火鸡的风俗也被搬上太空,他们可以在节日享受火鸡大餐。

日本的太空食品较具有本国特色: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曾对外展示太空食品,大部分为日本料理,有日本传统饭团、番茄鱼、咖喱面、山菜糯米小豆饭和甜食等。
中国“空餐”打造“美食之旅”:
十三年来,中国太空餐越来越美味。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停留的时间仅一天,吃的食物只有二三十种。2012年“神九”航天员的第一顿早餐为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7大类共70余种中式食品为航天员提供热量,菜谱还囊括了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2013年,“神十”菜单上,太空食品的种类已增加到80余种,月饼、冰激凌都榜上有名。时逢端午节,宇航员王亚平还在太空舱内吃了豆沙粽。

目前,“太空食品”正在向“自给自足”的方向改进。宇航员在太空中吃到自己种植食物,相信这一愿望不久后便可实现。

意大利宇航员演示如何洗头洗澡
在国际空间站内,一名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通过视频向人们演示如何在太空中洗头洗澡。
视频显示,在太空洗澡与在地球洗澡并无太大差异,需要水、肥皂、洗发露、冲水、重复。
太空洗澡与在地球洗澡的最大差别在于“冲洗”。萨曼莎介绍称,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们用的都是免冲洗洗发露。
洗发露之所以要免冲洗,是因为水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会到处漂浮,或是附着在物体表面,几乎不可能把洗发露洗干净。
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的用水循环系统也不会让任何一滴水浪费。因为在太空生活中,节约各种资源尤为重要。

美国航天员介绍“出恭”秘密
美国宇航员苏妮·威廉姆斯亲身示范,告诉了我们在太空中出恭的秘密。曾是美国海军测试飞行员,已经参加过7次空间站驻留任务,共停留322天,已经是太空旅行的“老手”。

小便排放器是男女通用的。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普通冲水马桶无法工作,而且,太空中水资源极其珍贵,也不允许用水来冲刷人体排泄物。

“太空马桶”的工作原理是靠一个真空泵产生吸力,将固态和液态的排泄物吸入分流器分别处理。国际空间站里还为宇航员提供了婴儿的纸尿片,以备不时之需。
2009年,美国花费2亿5千万美元制造的尿液净化设备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美国宇航局宣称,经过该设备处理的水比地面自来水还要干净。
因此,不得不说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上很多时候喝的不是水,是“尿”。
仰望星空远不够,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梦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太空旅行”技术愈加成熟。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传说,显示了中国人对浩瀚星河的向往,和对神秘天空的赞美,如今,“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在筑梦太空的路上又摘一星。
人类何时能够自由来往于太空?这一问题,交给时间来解答。
文章原载于人民网 2018年7月10日 厉害了我的哥!各国航天员太空生活大起底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编辑:林定